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清包儀著。儀字羽修,邢臺(今屬河北)人。順治間拔貢生。其自序稱:”早年聞有《皇極經世》,而無由求得其書。自順治辛卯(八年)至康熙己西(八年),七經下第,貧不自存,薄游麻城,乃得其書于王可南家,至江寧,寄食僧寺,玩求其旨者一年,始有所得”。知包氏實為孤寒立志之士。其學實從邵雍入,故于陳摶《先天圖》信之甚篤,故其《月例》自序稱:邵雍《皇極經世》為《易》之本旨。然其書詮釋簡明,詞意了然,乃非拋荒經義;排比黑白,徒類算經者可比。其謂《洛書》無與于《易》,則差勝他家之纏繞不通士體。每爻皆注所變之卦,尚用左氏筮法,意追古法。其學雖兼講”先天”,而實際是以發明《易》理為多;與自序實不相應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,《四庫全書珍本》初集本。
包儀,字羽修。河北刑臺人。清代經學家。順治年間(1644—1661年)拔貢,考七經未第,生活非常貧困,厲志自立。游歷麻城、江寧,寄食于佛寺之中, 仍致力于經學研究。著有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生卒年不詳,生平事跡不詳。
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,國朝包儀撰。儀字羽修,邢臺人,拔貢生,其始末無考。觀其自序,稱早年聞有皇極經世,而無由求得其書。自順治辛卯至康熙己酉,七經下第,貧不自存,薄遊麻城,乃得其書於王可南家。至江寧,寄食僧寺,玩求其旨者一年,始有所得。蓋亦孤寒之士刻志自立者也。儀之學既從邵子入,故於陳摶先天圖信之甚篤。其凡例併謂行世易說種不勝數,要皆未嘗讀皇極經世,無怪乎各逞私智,而總非立象盡意、觀象繫詞之本旨。其持論尤膠於一偏。然其書發揮明簡,詞意了然,乃非拋荒經義、排比黑白、徒類算經者比。其謂洛書無與於易,則差勝他家之繳繞。每爻皆註所變之卦,亦尚用左氏筮法,頗為近古。蓋其學雖兼講先天,而發易理、明易象者為多。其盛推圖學,特假以為重焉耳。
乾隆四十四年四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第43冊?經部37?易類
【網站目錄】:https://yijing.taijidian.cn/2536.html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註》目録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卷一【上經】:卦畫原始:【附易中冒道】 乾卷二【上經】:坤卷三【上經】:屯、蒙、需、訟、師、比、小畜、履。卷四..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紹 四卷,元趙汸著?!督浟x考》載此書為八卷,但舊抄止四卷,首尾完備,不似有闕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為四卷。原書上有讀者題記,節節用細字標題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[清]張英著《易經衷論》書籍介紹 〖易經衷論〗二卷。清張英(1637-1708)著。英字敦復,江南桐城(今屬安徽)人??滴踹M士,十六年設南書房,他首中入選,一時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...
《周易集說》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和《四庫全書》中。四 庫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則分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經說》《象辭說》《彖傳 說》《爻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逯中立著。其書是讀書筆記一類,多采自他人之說,偶以己意論說。但去取較為精審,以義理為主,至“中孚”諸卦,又參用《易緯》卦氣說及值六日七分說。書...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別集》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48冊?經部42?易類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別集》?...
厚齋易學》·五十二卷(永樂大典本) 宋馮椅撰。椅字儀之,一作奇之,號厚齋,南康都昌人。《宋史·馮去非傳》云:“父椅,家居授徒,所著《易書詩語孟輯說》等書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