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讀易紀聞〗六卷。明張獻翼撰。張獻翼字幼于,后更名敉。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一說江蘇昆山人。喜靖中國子監生。為人放蕩不羈,言行詭異。而說《易》卻頗平正通達,篤實不支,與其人行跡迥異。著有《讀易韻考》、《易雜說》等數種,積漸研思,十年不輟。此書為其早年讀書吳縣上方山中所著。不載《易》經文,按經文順序逐節解說,有如札記之體?!端膸烊珪偰俊分^此書”桃莊、老之玄虛,闡程未之義理。凡吉兇、悔吝、進退、存亡,足為人事之鑒者,多所發明,得圣人示戒之旨”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著錄張獻冀《易》學著作凡5種、惟《讀易韻考》注曰”存”,其他均注曰”未見”。清修《四庫全書》,搜采遺編,僅得其《讀易韻考》及此書。《讀易韻考》錯誤較多,館臣將其列入《存目》,此書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
張獻翼,[明](1534-1604)字幼于,后更名敉,長洲人。張鳳翼之弟。嘉靖中國子監生。為人放蕩不羈,言行詭異,與兄鳳翼、燕翼并有才名,時稱“三張?!本谝?,其說《易》諸作,皆平正通達,篤實不支,為人所稱。
【臣】等謹案:讀易紀聞六卷,明張獻翼撰。獻翼字幼于,崑山人,後更名敉。此其早年讀書上方山中所著也。獻翼放誕不覊,言行詭異,卒以沈湎野宿,遇盜隕身。其人殆有狂易之疾,而其說易乃平正通達,篤實不支。祧莊、老之元虛,闡程、朱之義理。凡吉兇悔吝,進退存亡,足為人事之鑒者,多所發明,得聖人示戒之旨。揆諸素履,所謂能言而不能行者歟?朱彞尊經義考載獻翼易注凡五種,惟讀易韻考存。其讀易約說三卷,易襍說二卷,讀易臆說二卷,及此書六卷,均注曰未見。今蒐採遺編,惟得讀易韻考及此書。韻考紕漏殊甚,如盲談黑白,聾辨宮商,已別為存目。此書不載經文,但逐節拈說,有如劄記之體。其言足采,固不至以其人廢矣。
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2冊?經部26?易類
注:為方便讀者,原文每卦前,只有單獨卦名,其它為后加。例:坤卦原僅有“坤”后補為“坤卦:?【坤下坤上】”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書籍介紹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吳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號草廬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。入元...
[宋]蔡淵撰《周易經傳訓解》書籍介紹 二卷,宋蔡淵著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經,名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說此...
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:依據版本: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,字康成,從馬融學,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。馬融對於鄭玄有?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?的感...
清)惠棟撰《周易述》介紹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棟(1697—1758)撰?;菔蠟榍宄酢兑住窛h學的代表人物,治經墨守漢儒成說,崇古文經學,以為“凡古必真,凡漢必...
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南宋林栗撰,三十六卷,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林栗以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傳世,其易學觀具有漢宋兼采的特色。象數的運用,雖為其易學的重要特色,但義理思想仍為主...
[南宋]朱熹撰《周易本義》說明: 《周易本義》為朱熹著。朱熹(1130——1200),字元晦,亦字仲晦,別號有晦庵、晦翁、云谷老人、滄州病叟等。天資聰慧。十四歲...
[宋]項安世撰《周易玩辭》書籍介紹 十六卷,宋項世安著。書成于嘉泰二年(1202年)。本書專門闡釋《周易》象辭。南宋慶元年間,項安世謫居江陵,杜門不出,專攻四書...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驹俅吸c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。繼序號易門,休寧人。乾隆辛酉舉人。其書以象數言...
[清]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存》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驹俅吸c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48冊?經部42?易類注:此本圖類較多,編為橫版格式時...
國朝錢澄之撰。澄之原名秉鐙,字飲光,自號田間老人,桐城人。家世學《易》,又嘗問《易》於黃道周。初撰一書曰《易見》,因避兵閩地,失其本。又追憶其意撰一編,曰《易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