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易經(jīng)注解 | 作者:惠棟 | 收藏:0 | 評論:0 | 人氣:0
點校底版:文淵閣四庫全書
書籍摘要:清)惠棟撰《周易述》介紹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棟(1697—1758)撰?;菔蠟榍宄酢兑住窛h學的代表人物,治經(jīng)墨守漢儒成說,崇古文經(jīng)學,以為“凡古必真,凡漢必好”。此書主旨,亦在...
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棟(1697—1758)撰?;菔蠟榍宄酢兑住窛h學的代表人物,治經(jīng)墨守漢儒成說,崇古文經(jīng)學,以為“凡古必真,凡漢必好”。此書主旨,亦在發(fā)揮漢儒之學,以荀爽、虞翻為主,而參以鄭玄、宋咸、干寶諸家之說,融會其義。卷1至21皆訓釋經(jīng)文,其中缺下經(jīng)14卷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兩傳。卷22、23為《易微言》、皆雜抄經(jīng)典論《易》之文,以備參考。其體例先列經(jīng)文,次為惠氏自“注”,注后為惠氏自“疏”。對漢儒所謂“互體”、“卦變”、“半象”、“兩象”、“納甲”、“納音”、“爻辰”、“卦氣”、“六日七分”等說,倍加推崇,一一考究本原,推闡考證,引據(jù)古義,懼有根底。清代學者認為,自王弼《周易注》行世,漢學遂絕,宋元諸儒各以意見揣測,去古漸遠。其中言象數(shù)者,又岐為圖書之說,其書愈衍愈繁,漸失本旨?;輻澞軓臐h學入手,推究其本,征引有據(jù),遠勝于空談說經(jīng)者,為清人經(jīng)傳新疏中的重要著作,也是惠氏《易》學的代表作。原書目錄40卷,其第24至40卷為《易大義》、《易例》、《易法》、《易正訛》、《明堂大道錄》、《□說》,皆有目無書。實為惠氏未竟之書,歿后由門人以未定殘稿刻版行世。后丁晏有《周易述傳》、李林松有《周易述補》,補其所缺。有乾隆二十五年(1760)盧氏刻本,《四庫全書》本,23卷,末2卷為《易微言》,阮氏《后清經(jīng)解》本21卷,另有清刻本多種。去末2卷,1989年天津古籍書店影印《皇清經(jīng)解》本。
陳祖念字修甫,連江人,生平不詳。但據(jù)其父陳策為明神宗萬歷(1573-1619)時造生來看,他大致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際,約與顧炎武、王船山同時代人。其撰寫《易用》六...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書籍介紹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吳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號草廬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。入元...
《漢上易傳》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發(fā),宋徽宗政和年間進士,《漢上易傳》的?漢上?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書以象數(shù)為宗,歷18年而成。 朱子評曰:?王弼破互體,朱...
[清]張英著《易經(jīng)衷論》書籍介紹 〖易經(jīng)衷論〗二卷。清張英(1637-1708)著。英字敦復,江南桐城(今屬安徽)人??滴踹M士,十六年設南書房,他首中入選,一時...
《周易本義通釋》為對易經(jīng)的注釋書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書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書據(jù)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折衷是正,并采諸家《易》解,互相發(fā)明,初名《精義》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??滴豕镂催M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(shù)十年究心《...
作者:宋?蘇軾 《東坡易傳》又名《毗陵易傳》,實為蘇洵、蘇軾、蘇轍父子三人所合著。據(jù)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,該書因元祐黨禁,不敢題蘇軾的名字,所以名為「毗陵先生」,...
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(jīng)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〖兒易內(nèi)儀以〗六卷?!秲阂淄鈨x》十五卷。明倪元璐(1593-1644)撰。倪元璐字玉汝,號鴻寶,一號園客,浙江上虞人。天啟二年(1622)進士,授編修。崇禎初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