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吳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號草廬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。入元,薦擢翰林應奉文字,泰定初開經庭,以澄為講官,曾主修《英宗實錄》,詔加資善大夫,廣招門徒,從學者達數千百人,卒溢文正,為元著名學者,著作有《老子注》和諸經《篡言》等。此書為吳氏音注、訓釋、考證《周易》的著作,用呂祖謙《古周易》本經文,每卦先列卦變主爻,每爻先列變爻,次列象占,十翼亦各分章數,其訓解各附句下,音釋考證則經附每卦這末,傳附每章之末,間有文義相因,則附辨于句下,全書體例,大略如此。吳氏對經文的校改,持之有據;解釋經義,辭簡理明;融貫舊說,賅洽允當。如師卦丈人吉,改大人吉,所據為崔憬所引《子夏傳》。”比卦”比之匪人下增兇字,所據為王肅《本》。”小畜卦”輿說輻,改為輿說輻,所據為許慎《說文》,尚德載改為尚得載,所據為京房、虞翻,子夏《本》。”大畜卦”曰閑輿衛,改為日閑輿衛,所據為鄭元、虞翻、陸希聲《本》。”因卦”劓刖,改作□□,所據為荀爽、王肅、陸續《本》。”鼎卦”其形渥,改為其刑□,所據為鄭元《本》。”比彖”比吉也,刪也字,所據為王昭素《本》。”賁彖”補剛柔交錯,據王粥注認定此四字為誤文。”震彖”驚遠而懼邇也,下補不喪匕□四字,所據為王昭素所引徐氏《本》。”漸彖”女歸吉也,改女歸吉利貞,所據為王肅《本》。”坤象”履霜堅冰,改為初六履霜,所據為《魏志》。”坎象”樽酒簋貳,刪貳字,所據為陸德明《經典釋文》。”系辭上傳”系辭焉而明吉兇,下補悔吝二字,所據為虞翻本。”系辭下傳”何以守位曰仁,改何以守位日人,所據為王肅《本》。來耨之利,改來耜之利,所據為王昭素本。以濟不通以下刪致遠以利天下六字,所據為陸德明《釋文》。”序卦傳”故受之以履下補履者禮也四字,所據為韓康伯《本》。如此等等,都引前儒古義,具有源流。其余亦多依傍胡瑗、程頤、朱熹諸家。吳氏所自改正者,不過數條,如吳氏已見認為”系辭傳”中說上下經十六卦十八爻之文,應為錯簡,可移置于《文言傳》中等。自唐以來,歷代說《易》者即以王粥之說為宗,象數之學久置不講,屢遭排斥,而此書卻予以復倡,所以在其說解中,又能破除傳注之穿鑿,對以后的治《易》者頗有影響,特別是作者對《周易》經文的深入研究,對后世治《易》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參考。故《四庫全書總目》稱其:在元人說《易》諸家中,”固終為巨擘焉”。有《通志堂經解》本,作十三卷,元至治三年(1323)刻本,明成化三年(1467)刻本,嘉靖中顧應樣刻本,萬歷間刻本以及《四庫全書》本等。
吳澄(1249年2月3日—1333年8月5日),字幼清,晚字伯清,臨川郡崇仁縣(今江西省樂安縣鰲溪鎮咸口村)人。 [1-2] 元朝大儒,杰出的理學家、經學家、教育家。
自幼聰慧,勤奮好學。南宋末年,考中鄉試。南宋滅亡后,隱居家鄉,潛心著述,人稱“草廬先生”。元武宗至大元年(1308年),出任國子監丞。至定元年(1321年),任翰林學士。泰定元年(1324年),作為經筵講官,敕修《英宗實錄》,參與核定《老子》《莊子》《大玄經》《樂律》《八陣圖》等,對《易》《春秋》《禮記》及郭璞《葬書》。元統元年(1333年),病逝,享年八十五歲,獲封臨川郡公,謚號“文正”。
吳澄與許衡齊名,并稱“北許南吳”,以其畢生精力為元朝儒學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,著有《吳文正公全集》傳世。
易纂言十二卷,元吳澄撰。字幼清,號草廬,崇仁人。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,入元以薦擢翰林應奉文字,官至翰林學士,卒諡文正。事跡具元史本傳。是書用呂祖謙古易本,經文每卦先列卦變主爻,每爻先列變爻,次列象占,十翼亦各分章數。其訓解各附句下,音釋、考證則經附每卦之末,傳附每章之末。間有文義相因,即附辨于句下者,偶一二見,非通例也。澄于諸經好臆為點竄,惟此書所改,則有根據者為多。如師卦丈人吉改大人吉,據崔憬所引子夏傳本。比卦比之匪人下增兇字,據王肅本。小畜卦輿說輻改輿說輹,據許慎說文尚德載改尚得載,據京房、虞翻、子夏本。泰卦包荒改包巟,據說文及虞翻本。大畜卦曰閑輿衛改日閑輿衛,從鄭元、虞翻、陸希聲本。萃卦萃亨刪亨字,從馬融、鄭元、虞翻、陸績本。困卦劓刖改臲卼,據荀爽、王肅、陸績本。鼎卦其形渥改其刑剭,據鄭元本。比彖比吉也刪也字,據王昭素本。賁彖補剛柔交錯四字,據王弼注。震彖驚遠而慎邇也下補不喪匕鬯四字,據王昭素所引徐氏本。漸彖女歸吉也改女歸吉利貞,據王肅本。坤象履霜堅氷改初六履霜,據魏志。坎象樽酒簋貳刪貳字,據陸德明釋文。
【案澄注明言舊本有貳字,陸氏釋文無之,今世所行張弧、陸希聲本皆同,是傳文已刪去貳字。徐氏通志堂本乃劖補刋板,增入貳字,是顧湄等校正之時,以不誤為誤也。謹附識于此。】
繋辭上傳繋辭焉而明吉兇下補悔吝二字,據虞翻本。繋辭下傳何以守位曰仁改何以守位曰人,據王肅本。耒耨之利改耒耨之地,據王昭素本。以濟不通下刪致遠以利天下六字,據陸德明釋文。序卦傳故受之以履下補履者禮也四字,據韓康伯本。皆據引古義,具有源流,不比師心變亂。其餘亦多依傍胡瑗、程子、朱子諸說。澄所自改正者,不過數條而已。惟以繋辭傳中說上下經十六卦十八爻之文,定為錯簡,移置于文言傳中,則悍然臆斷,不可以為訓矣。然其解釋經義,詞簡理明,融貫舊聞,亦頗賅洽,在元人說易諸家,固終為巨擘焉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2冊?經部16?易類
[明]胡廣等奉敕纂《周易傳義大全》介紹 〖周易大全〗二十四卷。明胡廣(1370—1418)等奉敕纂。胡廣字光大,號晃魔,江西吉水人。建文二年(1400)舉進士第...
《周易淺釋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敘其師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變在其中;爻多言變,而象在其中。爻無所不包,舊說一概進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遺卻許多道理,不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周易集解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四庫全書 作者: 唐李鼎祚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不祥...
程迥,字可久,初家寧陵之沙隨,後徙餘姚,受經於嘉興聞人茂德,嚴陵喻樗。隆興元年舉進士,官德興縣丞,事跡具宋史儒林傳。宋史藝文志載,程迥著《古易占法》,《周易外編...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註》目録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卷一【上經】:卦畫原始:【附易中冒道】 乾卷二【上經】:坤卷三【上經】:屯、蒙、需、訟、師、比、小畜、履。卷四...
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全書包括4部分: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...
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撰。二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旨,以《十翼》為孔子所作,學《易》者當以此為主,因取明高攀龍《周易孔義》之名,別加纂集;所錄古今《易》說無...
[宋]楊簡撰《楊氏易傳》書籍介紹 〖楊氏易傳〗二十卷。南宋楊簡(1141-1225)撰。簡字敬仲,浙江慈溪人,乾道進士,官富陽主簿,會陸九淵,問答有契,遂定師徒...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0冊?經部24?易類 本書介紹 明代崔銑研究《周易》的著作。共5卷。...
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:依據版本: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,字康成,從馬融學,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。馬融對於鄭玄有?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?的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