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易經(jīng)注解 | 作者:創(chuàng)始人 | 收藏:0 | 評論:0 | 人氣:0
點校底版:文淵閣四庫全書
書籍摘要:[宋]李杞撰《用易詳解》書籍介紹 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為北宋人,官大理寺丞,與蘇軾相唱和,...
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為北宋人,官大理寺丞,與蘇軾相唱和,見“烏臺詩案”。一為朱熹門人,字良仲,平江人。一為此書之作者?!督?jīng)義考》及《四庫提要》有考,其說可據(jù)。此書原本二十卷,見焦竑《經(jīng)籍志》、朱彝尊《經(jīng)義考》,然皆題“周易詳解”,誤。別本也多承其訛。今本乃四庫館臣輯自《永樂大典》中,已闕豫、隨、無妄、大壯、睽、蹇、中孚七卦,及晉卦后四爻。每爻先解釋辭義,再引歷代史事證實。如乾卦初九,引舜在側(cè)微,乾九二引四岳薦舜之事。用史事明《易》義,是其書主旨。
李杞,字子才,號謙齋,四川眉山人,南宋隱士、易學(xué)家。其生平事跡不詳。其所著《用易詳解》,以其鮮明的易學(xué)特點,在易學(xué)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值得深入地探討和研究。宋代與李杞同名的另有兩人,一是北宋人,任官大理寺垂,曾與蘇軾唱和,見《烏臺詩案》。二是南宋人,字良仲,號木川,平江人,朱熹弟子。而作《用易詳解》的李杞與上述兩人不同,他既沒有做官,也不曾拜朱熹為師,但他生活的時代卻與李良仲接近。李良仲當(dāng)“慶元黨禁”朱熹被罷離朝時,獨從朱熹問窮理之學(xué)。而李子才則在幾年以后的嘉泰三年(1203)作《用易詳解》問世,當(dāng)時正值“偽學(xué)”黨禁于嘉泰二年稍弛之際。正因為朝廷嚴(yán)禁理學(xué),立朱熹等五十九人“偽學(xué)逆黨籍”,不少理學(xué)家甚至與理學(xué)無關(guān)的人物遭到壓制打擊,“時諱言道學(xué)”,才使得李祀甘心隱居不仕,從事深入的易學(xué)研究,并作出了自己的創(chuàng)見?!队靡自斀狻吩径?焦茲《經(jīng)籍志》作《謙齋詳解》,朱彝尊《經(jīng)義考》作《周易詳解》。考李祀原書《自序》稱:“吾于《易》多證之史,非以隘《易》也,所以見《易》為有用之學(xué)也。因取文中子(王通)之言,而以《用易》名編?!睂⑵涿囊馑急磉_(dá)的很明白。朱彝尊似乎因未見到原書及《序》,而傳聞有誤。今本《用易詳解》十六卷,從《永樂大典》中輯出。六十四卦只缺《豫》、《隨》、《無妄》、《大壯》、《睽》、《賽》、《中孚》七卦,及《晉》卦后四交,其他均保存完善,基本能夠反映李杞的易學(xué)思想。
【臣】等謹(jǐn)案:用易詳解十六卷,宋李杞撰。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人,仕履未詳??妓斡腥铊剑湟粸楸彼稳耍俅罄硭仑c蘇軾相唱和,見烏臺詩案;一為朱子門人,字良仲,平江人,即嘗録甲寅問答者,與作此書之李杞均非一人,或混而同之者誤也。其書原本二十卷,焦竑經(jīng)籍志作謙齋詳解,朱尊經(jīng)義考作周易詳解。考杞自序稱:經(jīng)必以史證,後世岐而為二,尊經(jīng)太過,反入於虛無之域,無以見經(jīng)為萬世有用之學(xué),故取文中子之言,以用易名編。其述稱名之意甚詳。竑及
尊蓋未見原書,故傳聞訛異歟?外間久無傳本,惟永樂大典尚散見各韻中,採掇裒輯,僅缺豫、隨、無妄、大壯、睽、蹇、中孚七卦及晉卦後四爻,其餘俱屬完善。謹(jǐn)排次校核,釐為十六卷。書中之例,於每爻解其辭義,復(fù)引歷代史事以實之,如乾初九稱舜在側(cè)微、乾九二稱四岳薦舜之類。案:易爻有帝乙、高宗之象,傳有文王、箕子之詞,是聖人原非空言以立訓(xùn),故鄭康成論乾之用九,則及舜與禹、稷、契、咎陶在朝之事,論隨之初九,則取舜賓于四門之義,明易之切於人事也。宋世李光、楊萬里等更博採史籍,以相證明,雖不無稍涉汎濫,而其推闡精確者,要於立象垂戒之旨,實多所發(fā),明杞之說易,猶此志矣。其中不可訓(xùn)者,惟在於多引老、莊之文,如蒙之初六則引老子終日噑而不嗄云云,以為童蒙之義,履之彖則引莊子虎與人異類而媚養(yǎng)已者云云,以為履虎尾之義。夫老、莊之書,其言雖似近易,而其強弱攻取之機,形就心和之論,與易之無方無體而定之以中正仁義者,指歸實判然各殊。自葉夢得巖下放言稱易之精藴盡在莊、列,程大昌遂著為易老通言,杞作是編,復(fù)引而伸之,是則王弼輩掃除漢學(xué)流弊無窮之明驗矣。別白存之,亦足為崇尚清談之戒也。
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(jì)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/strong>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(jīng)部13?易類
《大易粹言》主要內(nèi)容是,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人。其時,曾種知舒州,命聞一編輯此,以供閱讀,種字獻(xiàn)之,福建泉州人?!即笠状庋浴绞?。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(...
程迥,字可久,初家寧陵之沙隨,後徙餘姚,受經(jīng)於嘉興聞人茂德,嚴(yán)陵喻樗。隆興元年舉進(jìn)士,官德興縣丞,事跡具宋史儒林傳。宋史藝文志載,程迥著《古易占法》,《周易外編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(shù)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(xué)。學(xué)之所...
陳法撰《易箋》書籍介紹 《易箋》·八卷(山東巡撫采進(jìn)本) 國朝陳法撰。法字定齋,貴州安平人??滴豕锼冗M(jìn)士。官至直隸大名道。其書大旨以為《易》專言人事,故彖爻之辭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(xué)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(lǐng)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
〖周易窺余〗十五卷。宋鄭剛中(1088—1154)撰。剛中字亨仲,浙江金華人。紹興進(jìn)士,官至禮部侍郎,依附秦檜,贊同割地求和,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,謫居桂陽軍,又...
〖讀易紀(jì)聞〗六卷。明張獻(xiàn)翼撰。張獻(xiàn)翼字幼于,后更名敉。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一說江蘇昆山人。喜靖中國子監(jiān)生。為人放蕩不羈,言行詭異。而說《易》卻頗平正通達(dá),篤實...
作者:宋?蘇軾 《東坡易傳》又名《毗陵易傳》,實為蘇洵、蘇軾、蘇轍父子三人所合著。據(jù)陸遊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,該書因元祐黨禁,不敢題蘇軾的名字,所以名為「毗陵先生」,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傳撰。30卷。王宗傳字景孟,寧德(今福建寧德縣)人,一說臨安(今浙江臨安縣)人。其書唯憑...
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(jīng)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