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易變體義〗十二卷。南宋都潔撰。潔字圣與,江蘇丹陽人,紹興進士,累官吏部郎中,太府少卿,淮西總領,知德慶府。潔父都郁。字子文,嘗為惠州教官,平生留意于《易》學。潔承家學,與其父處多有所得,遂撰此書。自認土封辭義,先儒已多有詳論,故在書中專就《易》的變體用法進行探討。認為《左傳》中所記載的《》諸占,即所謂某卦之某卦者,凡十事,似乎因為是動爻,可隨機斷義,不必都是《周易》的本旨。但是,如王子伯廖論鄭公子曼滿,稱其在《周易》之“離”;游吉論楚子,稱《周易》有之,在“復”之頤,曰迷復兇:荀首論□之戰,稱《周易》有之,在“師”之臨,曰師出以律。否減兇;蔡墨論龍見于絳,稱《周易》有之,在“乾”之“□”,曰潛龍勿用;其“同人”曰見龍在田;其“大有”曰飛龍在天;其“□”曰亢龍有悔;其“坤”曰見群龍無首吉;“坤”之剝曰龍戰于野等等,都未曾筮筑而皆稱變體,由此可知,自古以來《周易》原有此一義項。只不過因古書散佚,此說便不傳而已。如用義理揣摩。尚可求其大略。故書中的說解,多有與其論相合者,如“坤”之初六:履霜堅冰至,都氏認為此就是“坤”之復也。“月令”:孟冬水始冰,仲冬冰益壯,始則薄而末堅,壯則堅而難泮,故爻曰履霜,以“坤”為十月之卦也。又如“家人”上九:有孚威如終吉,作者認為即是說家人之“既濟”也。《雜卦》曰:既濟定也,彖曰正家而天下定,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,反身而成,孰敢不聽父子、夫婦、兄弟莫不安分循理,而天下化之,無事而定矣。故變體為“既濟”,而稱“有孚威如”反身之謂也。諸如此類,皆與作者所倡自然慣通。但所說解亦有牽強附會之處,如“家人”六四:富家大吉,作者便認為此說同與“乾”之同人。并解釋說,自道以觀。身家皆為我累,而況富呼!其有家也,姑以同乎人而已,不以家為累也。其家之富,亦以同-乎人而已,不以富為累也。蓋高明而道中庸,所以為中人法。總之,凡與其義不合者,則極力穿鑿使之吻合。引用老、莊之辭闡釋經義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的評價可謂中肯“渝不掩瑕,亦瑕不掩渝”。都氏此書,開創了宋儒解《易》的又一方法,擴大了《易》學的研究領域和范圍,在《易》學及儒學發展史上自有其一定的地位,并且,作者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,亦足資后來者借鑒《宋史·藝文志》作十六卷。王應麟《玉海》引《續書目》曰:自“乾”之至“末濟”之解,以意演之,爻為一篇,凡三百八十四篇。馮椅《易學附錄云都氏《易》,先以理而次以象義,每卦終又有統論。《永樂大典》所載同于《玉海》,并缺“豫”、“隨”、“大畜”、“大壯”、“睽”、“蹇”、“中孚”等七卦。《四庫》館臣自《永樂大典》中輯出,編作十二卷,故現存本已非完帙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及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1冊?經部05?易類
《周易本義集成》元熊良輔撰。12卷。良輔字任重,號梅邊。南昌人,生平不詳。此書主要輔翼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但也有不少地方與朱意不同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、《四庫全書...
陳祖念字修甫,連江人,生平不詳。但據其父陳策為明神宗萬歷(1573-1619)時造生來看,他大致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際,約與顧炎武、王船山同時代人。其撰寫《易用》六...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書籍介紹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該書以北宋程頤《易傳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,注重闡發義理。雖亦言及“象數”,然主北宋陳搏、李之才...
《漢上易傳》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發,宋徽宗政和年間進士,《漢上易傳》的?漢上?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書以象數為宗,歷18年而成。 朱子評曰:?王弼破互體,朱...
《易原就正》書籍介紹 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清包儀著。儀字羽修,邢臺(今屬河北)人。順治間拔貢生。其自序稱:”早年聞有《皇極經世》,而無由求得其書。自順治辛卯(八...
《周易淺釋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敘其師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變在其中;爻多言變,而象在其中。爻無所不包,舊說一概進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遺卻許多道理,不...
周易參義十二卷。元梁寅撰。寅字孟敬,新喻(今屬江西)人。元末明初經學家。世業農,家貧。寅自力于學,淹貫百家。元末召集慶路儒學訓導,以親老辭。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...
[宋]都絜撰《易變體義》書籍介紹 〖易變體義〗十二卷。南宋都潔撰。潔字圣與,江蘇丹陽人,紹興進士,累官吏部郎中,太府少卿,淮西總領,知德慶府。潔父都郁。字子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十年究心《...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1冊?經部25?易類 [明]陳士元撰《易象鉤解》介紹 〖易象鉤解〗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