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董楷撰。十四卷。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。此書將程頤《周易程氏傳》和朱熹《周易本義》合為一帙,并采輯程、朱論《易》之說別見他書者作為附錄,故題曰《傳義附錄》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董楷之學“出于陳器之,器之出于朱子,故其說《易》惟以洛、閩為宗。是編成于咸淳丙辰,合程子《傳》、朱子《本義》為一書,而采二子之遺說附錄其下,意在理數兼通。又引程、朱之語以羽翼程、朱,亦愈于逞臆鑿空,務求奇于舊說之外者。成書于咸淳丙寅(1266年)。合程頤《易傳》與朱熹《易本義》為一書,而次第依程書為準,割裂朱書附其次第。其說主數、理兼通。
宋董楷撰。楷字正叔,臺州臨海人。寶祐四年進士。官至吏部郎中。其學出於陳器之,器之出於朱子。故其說《易》,惟以洛、閩為宗。是編成於咸淳丙辰,合程子《傳》、朱子《本義》為一書,而采二子之遺說附錄其下,意在理數兼通。又引程、朱之語以羽翼程、朱,亦愈於逞臆鑿空,務求奇於舊說之外者。惟程子《傳》用王弼本,而朱子《本義》則用呂祖謙所定古本,楷以程子在前,遂割裂朱子之書,散附程《傳》之后。沿及明永樂中,胡廣等纂《周易大全》,亦仍其誤。至成矩專刻《本義》,亦用程《傳》之次序。鄉塾之士,遂不復知有古經,則楷肇其端也。然楷本以經文平書,而十翼之文則下一格書之,其《本義》無所附麗者則仿諸經疏文某句至某句之例,朱書其目以明之,猶為有別。今本經傳一例平書,而《本義》亦意為割綴,則愈失愈遠,又非楷所及料矣。
董楷,字正叔,臺州臨海人。寶祐四年進士。官至吏部郎中。其學出於陳器之,器之出於朱子。故其說《易》,惟以洛、閩為宗。
【資料錄入】:王玲玲
【初次點校】:訾翠芬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二十冊-經部十四易類
[宋]李杞撰《用易詳解》書籍介紹 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為北宋人,官大理...
[明]董守諭撰《卦變考畧》作者簡介 董守諭,字次公,鄞縣人。舉人。魯王監國,召為戶部貴州司主事。時熊汝霖、孫嘉績首事起兵,然皆書生,不知調度。乃迎方國安、王之仁...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1冊?經部25?易類 [明]陳士元撰《易象鉤解》介紹 〖易象鉤解〗四...
《周易正義》,古代易學著作。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《周易》 單疏本。為傳世孤帙,十四卷全。《周易》亦稱《易經》,儒家經典之首,三國·魏·王弼和晉·韓康伯均為《易經》...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書籍介紹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該書以北宋程頤《易傳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,注重闡發義理。雖亦言及“象數”,然主北宋陳搏、李之才...
周易古經白話-劉大鈞 劉大鈞《周易古經白話解》【經傳合輯】內容介紹 《周易經傳白話解》內容簡介:《周易》是群經之首,是經典中之經典,哲學中之哲學,謀略中之謀略。...
〖周易窺余〗十五卷。宋鄭剛中(1088—1154)撰。剛中字亨仲,浙江金華人。紹興進士,官至禮部侍郎,依附秦檜,贊同割地求和,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,謫居桂陽軍,又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周易集注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易經來注圖解 參校版本: 作者: 明 來知德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 不...
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:依據版本: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,字康成,從馬融學,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。馬融對於鄭玄有?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?的感...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