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元]陳應潤撰《周易爻變易縕》
〖周易爻變義蘊〗四卷。元陳應潤撰。應潤,浙江天臺人,生平不得詳知,《黃華集》錄有此書序,記應潤字澤云,延□間由黃巖文學起為郡曹椽,數年后調明椽,至正乙西(1345)調桐江賓幕,此書即成于是時。書中主要在于闡釋義理玄妙,思想近于老、莊,先天諸圖雜以參同契爐火之說。其論八卦,唯以《說卦傳》帝出乎震一節,為八卦之正位;而以天地定位一節,邵雍指為先天方位者,定為八卦相錯之之用,認為文王演《易》,絕不可能顛倒伏羲之文,所以才致互相矛盾。其論太極、兩儀、四象,以天地為兩儀,以四方為四象,并說未分八卦,不應先有揲蓍之法,分陰陽太少。指出周敦頤無極、太極、二氣、五行之說,自是一家議論,而不可釋《易》。文中所注,多用王粥本,唯有上、下經所據為《春秋傳》某卦之某卦例,如“乾”之“□”曰潛龍勿用,“乾”之“坤”曰見群龍無首吉之類,故名為“爻變”。作者所稱的一卦可變六十四卦,六爻可變三百八十四爻,所用乃是漢焦贛《易林》之例,每爻多證以史事,雖未必盡合,而因卦象以示吉兇,以決進退,與《周易》原旨,多有吻合。綜合而言,此書代表了元人說解《周易》的水平,在宋元諸儒中,對陳摶始倡的圖書學進行駁難,并指出其僅為一家之說,并不足以全釋《周易》原旨的,就是自作者及本書開始,對研究《易》學發展史及宋元學案,有相當高的參證價值,故《四庫全書總目》評其:“在宋元人《易》解之中,亦翹然獨秀者矣。”有《四庫全書》本及明刻本傳世。
陳應潤,生卒年不詳,字澤云,元天臺(今浙江天臺)人。延間(1314—1320)由黃巖文學起為郡曹掾,至元間(1335—1340)為縉云縣尹。著有《周易爻變義蘊》。其書是第一個公開批評宋人圖書之學的易學著作,認為河圖、洛書、無極、太極,乃附會《參同契》爐火之說而成,不可據以解《易》。其書專明六十四卦爻變之蘊,認為六十四卦、三百八十四爻皆自乾坤二卦爻變而來。不明爻變,即不能明《易》。《新元史》有傳。
【臣】等謹案:《周易爻變易缊》四卷,元陳應潤撰。應潤,天臺人,始末未詳。黃溍集有是書序,稱其字曰澤雲,又稱其延祐間由黃巖文學起為郡曹掾,數年調明掾,至正乙酉調桐江賓幕。
首卷應潤自序,題至正丙戌.
案:經義考載此序,題至治丙戌。至治有壬戌,無丙戌,干支不合。且黃溍序題至正丙戌,序中稱延祐間余丞寧海,又數年余為越上鹽運,三年余乞老金華。溍,延祐二年進士,下距至治壬戌僅六年,安有乞老之事?此必經義考刊板之訛,非此本傳寫之誤也。謹附訂于此。
則是書成於桐江也。其書大旨謂義理元妙之談,墮於老、莊先天諸圖,雜以參同契爐火之說,皆非易之本旨。故其論八卦,惟據說卦傳帝出乎震一節為八卦之正位,而以天地定位一節,邵氏指為先天方位者,定為八卦相錯之用,謂文王演易必不顛倒伏羲之文,致相矛盾。其論太極、兩儀、四象,以天地為兩儀,以四方為四象,謂未分八卦,不應先有揲蓍之法,分隂陽太少。周子無極、太極、二氣、五行之說,自是一家議論,不可釋易。蓋自宋以後,毅然破陳摶之學者,自應潤始。所註用王弼本,惟有上下經六十四卦,據春秋傳某卦之某卦,例如乾之姤曰潛龍勿用,乾之坤曰見羣龍無首吉之類,故名曰爻變。其稱一卦可變六十四卦,六爻可變三百八十四爻,即漢焦贑易林之例,蓋亦因古占法而推原其變通之義,非臆說也。每爻多証以史事,雖不必其盡合,而因卦象以示吉兇,以決進退,於聖人作易垂訓之旨,實有合焉。在元宋人易解之中,亦翹然獨秀者矣。
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7冊?經部21?易類
【網站地址】:https://yijing.taijidian.cn/2493.html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周易集注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易經來注圖解 參校版本: 作者: 明 來知德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 不...
[清]李光地著《周易觀彖》介紹 〖周易觀彖〗十二卷。清李光地著。光地生平見《周易折中》。是書惟解說《卦傳·天地定位》一章,發明《易》理,兼證以《易》象,于數則略...
《周易正義》,古代易學著作。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《周易》 單疏本。為傳世孤帙,十四卷全。《周易》亦稱《易經》,儒家經典之首,三國·魏·王弼和晉·韓康伯均為《易經》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十年究心《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...
〖兒易內儀以〗六卷。《兒易外儀》十五卷。明倪元璐(1593-1644)撰。倪元璐字玉汝,號鴻寶,一號園客,浙江上虞人。天啟二年(1622)進士,授編修。崇禎初累...
《周易辨畫》清連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釋《易》,專就卦畫為之詳辨,雖或不免附會之失,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書大旨,謂一卦...
學易記,元代李簡撰。《四庫全書》著錄。是書博采子夏《易傳》等64家解《易》之說,一一標示姓氏。其不注姓氏者,則為李簡之新意。撰寫體例大致依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。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。繼序號易門,休寧人。乾隆辛酉舉人。其書以象數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