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妹:征兇,無攸利。
卦以少從長,既非婚姻之時(shí);情以悅而動(dòng),亦非于歸之禮。女先于男,所歸者妹,故名歸妹。夫妹而自歸,已非正矣。且卦體位多不正,淫滅禮也;以柔乘剛,婦制夫也。自其方歸之始,已非禮法之所容,以征則兇;究其既歸之後,又豈室家之所宜,無攸利。
彖曰:歸妹,天地之大義也。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,歸妹,人之終始也。
卦名歸妹,豈細(xì)故哉?男女室家雖曰人道,而隂陽交感,天地之大義也。天地不交,則氣化塞而萬彚不興;若男女不交,則形化冥而人類滅息。故歸妹雖女道之終,而生育之所造端,寔人道之始也,非天地之大義而何?
說以動(dòng)所歸妹也。
夫歸妹之義,通乎天地如此,而可茍乎?乃卦德則說以動(dòng),是女子為私情之合,而不由于禮,所歸者妹也。
征兇,位不當(dāng)也。無攸利,柔乘剛也。
詞曰征兇者,以卦爻自二至五,位皆不當(dāng),是男不以正從女,女不以正從男,閨門慚德,非禮法所容也。無攸利者,以三五爻皆以柔乘剛,是夫屈于婦,婦制于夫,惟家之索也。
象曰:澤上有雷,歸妹;君子以永終知敝。
雷動(dòng)則澤隨,猶女之隨男而動(dòng),歸妹之象也。君子知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,必正其始,斯能善其終而無敝。茍以悅而動(dòng),則一時(shí)雖合,逆知潰禮教,敗倫常,久必至于乖離。所以思其終必圖其始,念其永必慎于今,以防微而杜弊也。
初九,歸妹以娣,跛能履,征吉。
初九居下而無正應(yīng),是位列家臣,如歸妹以娣者。然有陽剛之德,雖不得大展其志,猶能為所當(dāng)為,猶跛能履之象。以是而往,隨分盡職,吉。
象曰:歸妹以娣,以恒也;跛能履吉,相承也。
妹歸以娣,而亦能有為者,以陽剛有恒久之德,位雖卑而才則裕也。跛能履吉,惟有此恒德,乃能承助其君也。
九二,眇能視,利幽人之貞。
二、剛中而應(yīng)不正,是有德之賢臣。遇非其主,不能言聽計(jì)從而究其所施,如眇能視而不及遠(yuǎn)也。夫進(jìn)不能行其志,不若退而守其志,利幽人之貞可也。
象曰:利幽人之貞,未變常也。
抱道守志,士人之常。利幽人之貞者二:不以時(shí)未偶,變其所守之常也。
六三,歸妹以須,反歸以娣。
隂不中正,既乏經(jīng)綸,為悅之主,又覬利祿,是德不足以待用,耑務(wù)媚人以求售者,此士類所羞稱,明王所必棄也。誰其用之?祇見其久待于下,終于卑賤而已。如歸妹以須,未得所適,而反歸以娣之象。
象曰:歸妹以須,未當(dāng)也。
歸妹以須,以德不足而行可鄙,所以見棄于時(shí)也。
九四,歸妹愆期,遲歸有時(shí)。
陽剛居上而無正應(yīng),是有德而未遇其君,故抱道自守,寧過期不仕,為歸妹愆期而遲歸之象。然其所以遲遲者,豈失時(shí)哉?仕自有時(shí),時(shí)之未偶,即愆期勿恤矣。
象曰:愆期之志,有待而行也。
士固有志,愆期之志,非不欲行,待可行而後行也。
六五,帝乙歸妹,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,月幾望,吉。
五以柔中下應(yīng)九二,是為君者屈己下賢,以實(shí)不以文,猶帝女下嫁而其服飾反不如娣之美者,君德至此,盛無以加,為月幾望之象。如是則賢才輔而理道昌,吉。
象曰:帝乙歸妹,不如其娣之袂良也。其位在中,以貴行也。
夫以帝乙歸妹而反,不如其娣之袂良也,由其有中德之貴而行,故不尚飾也。
上六,女承筐無實(shí),士刲羊無血,無攸利。
上六隂柔,居終無應(yīng),既無可進(jìn)之德,復(fù)無與進(jìn)之君。擬之女之嫁者,如承筐無實(shí),不成嫁也;擬之士之娶者,如刲羊無血,不成娶也。上不能以得君,下不能以治民,何所利哉?
象曰:上六無實(shí),承虛筐也。
陰柔無德,無見用之實(shí),故世莫之用,徒懷欲進(jìn)之心,猶之承虛筐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