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本: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第35冊?經部29?易類
《易象正》·十六卷(福建巡撫采進本)明黃道周撰。道周字幼元,一字螭若,漳浦人。天啟壬戌進士。崇禎中官至少詹事。明亡后,為唐王聿鍵禮部尚書,督師出婺源。師潰被執,不屈死。
崇禎:
朱由檢(1611年2月6日-1644年4月25日[1]),明朝第十六位皇帝。明光宗第五子,明熹宗異母弟,母為淑女劉氏。于1622年(天啟二年)年被冊封為信王。1627年-1644年在位,年號崇禎,[2]后世成為崇禎帝。朱由檢繼位后大力鏟除閹黨,勤于政事,生活節儉,曾六下罪己詔,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。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,關外后金政權虎視眈眈,已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。1644年,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,于煤山自縊身亡,終年34歲,在位17年。[2]中官至少詹事。明亡后,為唐王聿鍵禮部尚書,督師出婺源。師潰被執,不屈死。事跡具《明史》本傳。乾隆乙未賜謚忠端。此書孟應春謂崇禎庚辰道周在西庫始創為之,成二十四圖。逮過北寺,毒痛之下,指節初續,又為《六十四象正》。劉履丁則云,三十年前道周即有《易本象》八卷,《疇象》八卷。蓋是書之稿本也。道周初作《三易洞璣》,以卦圖推休咎,而未及於諸爻之變象。是編則於每卦六爻皆即之卦以觀其變。蓋即《左氏內、外傳》所列古占法也。其《自序》曰:“凡《易》自《春秋》、《左》、《國》暨兩漢名儒皆就動爻以論之,虞、王而下始就本卦正應以觀攻取,只論陰陽剛柔,不分七八九六。雖《易》有剛柔雜居之文,而卦無不動玩占之理。《象正》專就動爻以明之。”此其述作之大旨。前列《目次》一卷,則以漢人分爻直日之法,按文王之卦序,以推歷代之治亂。后二卷則以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之數自相乘除,為三十五圖。其《詩斗差圖》、《詩斗差退限圖》、《詩元命圖》、《春秋元命圖》,則本漢人緯書“四始五際”之說而別衍之以為推測之術,與所著《三易洞璣》相為表里。雖其以《大傳》所釋十一爻俱為明之卦而作,未免附會。故朱朝瑛曰:“《易象正》,道周之自為《易》也。孔子之所不盡言,言之不盡意者也。”然引伸觸類,要亦《易》之一隅。宋儒沈該之《易傳》,都絜之《易變體義》,皆發明之卦,與是書體例相似。而是書則每爻之下先列本卦之《彖辭》,次列本卦之《象辭》,然后列本爻之《象辭》,與沈氏、都氏之書又各不同。存之以為二家之外傳,亦無不可也。(案:此書及《三易洞璣》皆邵氏《皇極經世》之支流也。《三易洞璣》全推衍於《易》外,故入之數學。此及倪元璐《易內外儀》,有轇轕於《易》外者,猶有據經起義發揮於《易》中者。且皆忠節之士,當因人以重其書。故此二編仍附錄於《經部》焉,非通例也。)
[宋]楊簡撰《楊氏易傳》書籍介紹 〖楊氏易傳〗二十卷。南宋楊簡(1141-1225)撰。簡字敬仲,浙江慈溪人,乾道進士,官富陽主簿,會陸九淵,問答有契,遂定師徒...
《周易辨畫》清連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釋《易》,專就卦畫為之詳辨,雖或不免附會之失,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書大旨,謂一卦...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0冊?經部24?易類 本書介紹 明代崔銑研究《周易》的著作。共5卷。...
《仲氏易》書籍介紹 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稱西河,蕭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廩監生召試博學鴻詞,授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邃於《易》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07冊?經部01?易類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《大易粹言》主要內容是,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人。其時,曾種知舒州,命聞一編輯此,以供閱讀,種字獻之,福建泉州人。〖大易粹言〗十卷。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(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書籍介紹 九卷,宋張根著。書用王弼注本,詮釋主義理,不及象數,亦不言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。注文簡要。末附序語...
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 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書籍介紹 二十卷,宋易祓著。前有門人陳章序稱:“祓侍經筵日,嘗以是經進講”;又稱:“祓別有《易學舉偶》四卷...
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》書籍介紹 南宋郭雍撰。十一卷。《武英殿聚珍版書》本。據《宋史》記載,郭雍之父忠孝受業于程頤,著《兼山易解》;忠孝沒后,其書散佚,雍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