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連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釋《易》,專就卦畫為之詳辨,雖或不免附會之失,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書大旨,謂一卦之義在于爻,爻畫有剛有柔,因剛柔之畫而立之象,即因剛柔之畫而系以辭,其道先在于‘辨畫’,故以為名。此書認為一卦之義在于爻,爻畫有剛有柔,因剛柔之畫而立之象,即因剛柔之畫而系以辭。其道先在于辨畫,故以“辨畫”為名。其末有輯圖一卷,就朱熹舊圖而略為損益之。
連斗山,清初安徽穎州 (今安徽阜陽) 人,字叔度。著有《周易辨畫》 四十卷,專主以卦畫說經。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另著有《周官精義》十二卷。生卒年不詳,生平事跡不詳。
《周易辨畫》四十卷,國朝連斗山撰。斗山字叔度,潁州人。是書大旨謂一卦之義在于爻,爻畫有剛有柔,因剛柔之畫而立之象,即因剛柔之畫而繫以詞。其道先在于辨畫,故以為名。末有輯圖一卷,則即朱子舊圖而略為損益之。其說專主卦畫立義,如屯之大象云:四偶以次條列如絲,中貫一奇如梭,上互艮手,下動震足,如織絍然。經綸之象,未免穿鑿太甚。然其逐卦詳列互體,剖析微渺,亦頗有合于精理者。蓋即爻論爻,乃能以易詮易,雖間有附會之失,而錯綜變化之本旨,猶可藉以參觀。固與高談性道,以致惝恍無歸者,尚較有實際焉。
乾隆四十四年八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書籍介紹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吳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號草廬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。入元...
古籍簡介 《子夏易傳》,作者卜子夏。《子夏易傳》一為二卷,一為十一卷。舊本題卜子夏(前507一?)所撰。序:子夏姓卜名商,春秋末晉國溫(今河南溫縣)人,孔子的學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周易集注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易經來注圖解 參校版本: 作者: 明 來知德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 不...
周易尚氏學內容簡介: 《周易尚氏學》是對《周易》包括《易紀》全文的注釋。作者繼承象數學的傳統,認為《易》辭皆觀象而累,故重在以象釋《易》。除了依據《易傅》所取象...
[清]張英著《易經衷論》書籍介紹 〖易經衷論〗二卷。清張英(1637-1708)著。英字敦復,江南桐城(今屬安徽)人。康熙進士,十六年設南書房,他首中入選,一時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橫渠易說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網絡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張載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...
《周易正義》,古代易學著作。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《周易》 單疏本。為傳世孤帙,十四卷全。《周易》亦稱《易經》,儒家經典之首,三國·魏·王弼和晉·韓康伯均為《易經》...
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...
[清]晏斯盛撰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書籍介紹 楚蒙山房易經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齋,又字虞際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進士。官至湖北巡撫。此書凡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逯中立著。其書是讀書筆記一類,多采自他人之說,偶以己意論說。但去取較為精審,以義理為主,至“中孚”諸卦,又參用《易緯》卦氣說及值六日七分說。書...